新闻中心

牧原5年狂掷41亿搞研发,海大研究生最多!你认为哪家企业最有前景?

牧原5年狂掷41亿搞研发,牧原海大研究生最多!年狂你认为哪家企业最有前景?_南方+_南方plus

研发驱动未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狂农牧企业重视自身研发能力。据统计,掷亿最多2023年17家农牧企业研发费用达50.5亿元,搞研其中牧原股份、发海大北农、大研海大集团等8家农牧企业研发投入金额超亿元。究生家企景牧原股份研发投入最高,为16.58亿元,近五年研发金额合计41.32亿元。

从研发强度来看,大北农居首位,其研发金额占总营收比例的2.5%;其次是东瑞股份(占比2.31%)、牧原股份(占比1.5%)。从人才结构来看,天康生物更胜一筹,其研究生人数占公司总人数4.14%,其次是大北农、海大集团。

八家企业2023年研发经费超亿元

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即便研发工作“烧钱”,但近些年农牧企业纷纷砸重金在智能养殖、饲料营养等方面搞研发。

据《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17家农牧企业2023年研发费用超50亿元。牧原股份、大北农、海大集团、温氏股份、天康生物、新希望、*ST傲农、唐人神,这8家企业2023年研发经费超亿元,分别是16.58亿元、8.34亿元、5.92亿元、2.68 亿元、2.10亿元、1.49亿元、1.32亿元。

牧原股份的研发费位居国内农牧企业之首,虽然2023年亏损42.63亿元,但在研发方面毫不吝啬,狂掷16.58亿投入研发,同比增长45.11%,比神农、东瑞、巨星农牧等13家企业的总和还多。公告显示,2023年牧原的研发投入主要就在于营养研发项目、猪群健康管理项目、胴体价值提升项目、智能养殖装备技术和除臭灭菌项目等。其中,2023年公司饲料中豆粕用量进一步降至5.7%,为降低养殖成本奠定了基础。

2023年研发投入排第二的是大北农,其次是海大、温氏、天康等。《农财宝典》新牧网统计2023年研发费用排名前六的农牧企业的近五年研发费用发现,牧原股份近五年研发投入最多,为41.32亿元;大北农投入32.62亿元;海大集团投入30.86亿元;温氏投入29.72亿元;新希望投入12.38亿元;天康投入7.95亿元。观察来看,牧原、大北农、海大、天康生物的研发费用每年递增,并不会因为行情不佳或盈利亏损而减少科技创新的投入。

大北农2023年净利润-21.74亿元,为上市以来最大亏损。即便如此,大北农2016-2023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6.85%,2023年研发投入为8.34亿元,同比增长11.68%。

海大集团在饲料主业的强势带动下,年年稳赚。公司在创立之初就成立研究中心,在“动物遗传与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医学与生物制药、微生物工程、生物化工、蛋白质工程、健康养殖”七大方面展开研究工作,成绩斐然。

天康生物2023年度亏损13.63亿元,其业务范围广,不仅养猪,还有饲料、生物制药等业务。公告显示,在制药业务方面分别在新疆、上海、江苏设立研发中心,连续3年每年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投入占生物制药业务销售收入的10%以上。

此外,还有不少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加,如温氏同比增11.31%、ST天邦同比增49.77%、新五丰同比增48.63%、东瑞股份同比增67.93%、京基智农同比增15.01%。有的公司受行情影响,研发投入减少,而*ST正邦因公司重整,暂停研发投入。

大北农、海大的研发人员占比最多

人才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单从研发人员数量上来看,可划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1000人以上)的有牧原股份、海大集团、大北农、温氏股份,研发人员均超过1500人。其中,牧原2021年研发人员就高达4632人,2022年6134人,2023年增至6681人,远超其他16家企业;第二梯队(100-1000人)的有巨星农牧、东瑞股份、金新农、ST傲农、禾丰股份、ST天邦、立华股份、天康生物、新希望、唐人神;第三梯队(0-100人)的有京基智农、新五丰、神农集团。

统计的17家企业中,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差异较大。大北农、海大集团、天康生物、东瑞股份、唐人神、牧原股份2023年的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超5%。

其中,大北农研发人员占比最高,为16.2%。大北农公告显示,公司重视研发人才投入,在种业、饲料、养殖以及动保疫苗等业务领域持续引入和培养技术人才,以实现科研实力的进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底,公司公开专利申请共2681件,其中2010件专利已授权。拥有科研人员2991人,同比增加169人。

除了员工规模,学历结构也是衡量企业的一大标准。统计来看,投入研发经费多的企业,同样舍得在人才投入,且青睐研究生高学历人才。海大集团的研究生(硕士、博士)达915人,大北农达667人,温氏股份433人,牧原股份344人,新希望338人,天康生物220人,禾丰股份142人。但从研究生占比来看,天康生物排名第一,其次是大北农、海大集团、禾丰股份和立华股份。

2023年,四家养猪龙头企业曾签订了《互不挖人“公约”》,“公约”中提到:“为减少内卷,文明发展,我倡议:不挖人、不拆台。如有违约,加倍反制。”虽然该“公约”有违《反垄断法》精神,不利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但由此可见人才的稀缺。曾有养猪人表示,近几年业内的“挖墙脚”现象确实十分普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稀缺,因而成为各大公司的争夺热门。由于行业整体不景气,互挖墙脚导致的人力成本上升已让企业不堪重负。

有实力的企业更愿意校招高学历人才,自己培养人才,如:近日,温氏正在招聘研发技术大咖,含育种、饲料营养、疾病防控等方面的18个研发技术岗位;牧原也正在春招兽医研发岗、营养研发岗、种猪研发岗。有人认为,“虽然现在行业裁员严重,但行业高学历人才依旧稀缺,这也是为何大部分本科生不是考公就是考研了。”

【作者】李萧佳

【来源】南方农村报 农财宝典 新牧网

上一篇:US, North Korea in war of nerves over human rights 下一篇:汽车前档贴纸潮流后档反光贴个性改装遮阳挡前挡风玻璃创意装饰贴

Copyright © 2024 Instagram营销工具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